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云计算>这可能是云计算为数不多的新出路之一

这可能是云计算为数不多的新出路之一

2021-06-24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257 智能中国网

核心提示:20世纪60年代,当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斯坦福大学提出通过网络从任何地方访问计算机程序的想法时,观众的反应可能类似于今天在推特上看马斯克谈论移民火星,这真的打开了一个脑洞。半个多世纪后,麦卡锡的视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云厂商以Web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需要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企业不再需

 20世纪60年代,当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斯坦福大学提出“通过网络从任何地方访问计算机程序”的想法时,观众的反应可能类似于今天在推特上看马斯克谈论移民火星,这真的打开了一个脑洞。
 
半个多世纪后,麦卡锡的视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云厂商以Web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需要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企业不再需要购买自己的硬件设备,也不再需要雇佣工程师来管理这些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云计算的诞生意味着对传统IT市场的颠覆,过去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无路可走的局面不复存在。Flexera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甚至平均至少有五个云平台来满足特定的应用。
 
阴天是90%的大中型企业的选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选择。
 
Flexera的《RightScale2019 云状态报告》指出,84%的企业采用云战略;EMA调查显示,全球61%的公共云用户使用两种以上的云。Gartner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未来90%的大中型企业将使用混合云管理基础架构。
 
安全性是企业采取云战略的首要考虑。互联网厂商上云后一定要做灾难恢复。第一,随着数量级的增长,使用单一云公司的服务,很难保证前端业务运营不出现故障。由于技术敏感性,互联网厂商首先开始使用第二云或第三云进行灾难恢复。另外,龙头企业分配的CDN量极其庞大,云厂商大多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盈利。如果所有带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就会要求云厂商根据自己的高峰流量备份巨大的冗余,影响云厂商的利润。
 
除了安全性,云性还会给企业带来成本优势。首先,云架构可以降低基础架构和业务成本。此外,在云架构下,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开展业务,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IBM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阴天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和架构成本。
 
谈“云整合”有多容易
 
云部署也意味着另一个麻烦。
 
虽然Flexera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平均至少有五个云平台来满足特定的应用,但每个云平台都有不同的管理流程和界面;同时,企业中数百个应用分布在内部服务器、私有云和公共云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日常运营的复杂性,增加了人员招聘培训、IT维护等间接成本。
 
在从传统IT架构向云架构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非常突出的困境:“加速数字化转型”与“现金和人才压力激增”的悖论:他们期待着享受混合云平台带来的商业活力。他们能够灵活、灵敏、安全地应对业务不确定性和快速创新,加快业务增长,深化数字转型;同时希望整合新系统和历史系统的复杂性,在IT预算和人才短缺的压力下,以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管理复杂的混合云环境。
 
可以说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好云管理的准备。
 
独立第三方云MSP起飞
 
虽然目前的云MSP在中国市场上有数百亿的规模,但行业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测有相当大的想象力。高德纳预测,到2023年,全球50%的企业的公共云将采用MSP。研究和市场预测,2022年全球云MSP市场将达到537.84亿美元。
 
传统MSP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的IT托管服务提供商,比如IBM、HP。在企业开始走向云后,向云过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云时代的移动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平台选择咨询、系统迁移、云管理和应用等一系列新服务
 
云MSP也被认为是IaaS层仅存的几个喷口。
 
随着阴天的出现,出现了一批第三方专业公司为云计算企业服务。IDC发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国云运营服务市场跟踪报告中,云运营服务研究包括两个细分市场。一个是云生成运营服务市场,主要包括托管云服务和本地云服务模式,市场集中度较高;二是云运维服务市场主要指私有云/混合云运维服务,市场相对分散。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对云计算的认知主要集中在IaaS和SaaS,而海外围绕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已经产生了一批超过100亿美元水平的企业,收入和市值在过去一至两年内大多至少翻了一番,为IaaS/PaaS/SaaS厂商提供安全、运维、咨询、迁移、运维管理等服务。云运维监控公司Datadog、Dynatrace、端点安全厂商Crowdstrike名列前茅,云原生数据仓库厂商雪花的市值超过600亿美元。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第九届全球云计算大会结束,杉岩数据共享智能制造基础设施
阅读下文 >> 云计算风起云涌,“大机遇时代”开启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图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ai-bi.cn/news/show-18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智能中国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08-2019 AI-BI.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7-0706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54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