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阿里巴巴云、腾讯云、华为云位列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上游和中游模式已经基本确定,但下游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SaaS将迎来一场爆发。
此外,在对“数字中国”企业云技术公司的调查过程中,第一新生发现,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云计算逐渐从简单的市场扩张进入基于云原生技术重构系统的深水领域,允许企业走向云,使用云,购买SaaS软件。
那么,目前行业内的主力是哪些呢?未来市场格局如何?我们将继续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上游和中游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很难准确定义云计算行业的开始。虽然“云计算”的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提出的,但直到2008年全球云计算时代才逐渐开启,众多巨头纷纷加盟。
在中国市场,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了云计算子公司阿里巴巴云(Alibaba Cloud),实际上是举起了“去IOE”的大旗。次年,华为正式宣布云计算战略。
自2012年以来,中国诞生了一些初创的云供应商。2012年3月,江湖人称“白帽黑客”的季昕华创立了UCloud同年4月,三位具有IBM工作经验的黄、甘泉共同创办青云清云;2013年9月,腾讯云宣布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
2017-2018年,国内云计算市场持续投资并购,公有云普遍进入PE期,私有云集中在VC期。公共云市场的巨头厂商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巨头,可以深度切入的方向很多。私有云和混合云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的重点领域。中国云计算市场百花齐放。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的数据,2015年至2018年,中国云服务市场实现了38%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至2024年将实现28%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600亿元,其中公共云约3700亿元。
2020年,美团云和苏宁云先后宣布关闭公有云业务。从整个市场来看,这只是一个水花。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上游和中游模式已经基本确定。
在云计算市场,不仅仅是技术。毕竟技术上的差距不足以成为企业选择云服务的唯一标准。这背后有产品诚信、服务能力、社区生态、品牌运营等因素。其中,产品诚信是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
云计算行业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上游硬件服务提供商、中上游IDC服务提供商、中游云服务提供商和下游软件服务提供商。根据服务的类型,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类:基础设备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服务的深度依次增加。
中上游是IDC企业。国内IDC公司比较多,最大的是与阿里有深度绑定的数据(美股)、数据港、彭博士,以及深入一线城市的光环新网、宝信软件。
Midstream是提供云计算技术的领导者。在中国,阿里巴巴云、腾讯云、华为云属于第一梯队,金山云、百度云、天一云属于第二梯队。此外,用友、Ucloud、沈心、青云都在a股上市。
目前中游玩家收入基本实现正增长,整体欣欣向荣。比如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巴巴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37%;腾讯Q1 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至390亿元。此外,金山云2021年Q1营收为18.14亿元,同比增长30%;ucloud 2021年Q1营收为7.1亿元,同比增长72.31%。
荣连云相关负责人对第一新声说:“上游和中游格局稳定。如何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伙伴建立云服务生态系统,拓宽护城河是障碍。因为云计算巨头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业务,就像荣联云的业务,是建立在沟通向上延伸的基础上,整合企业的营销、运营、服务,巨头公司做不到。趋势是与荣连云等上下游厂商合作,加快国内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各种云供应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SaaS生态系统。例如,腾讯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腾讯将继续加强高效办公SaaS产品和安全软件,以及与SaaS供应商和独立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和投资,以支持客户的数字需求。进一步增强其在SaaS生态方面的优势。